全国目前有多少家化妆品店?
行业公认的数据,约17万家!
这17万家店意味着什么?
假设一个品牌或企业能进入其中的1万家,每家店每年回款1万元,那这就是1万万,sorry,1亿元的体量!
这个数据品观君算过好几次了,每次都激动万分。连品观君都会算的数据,难道那些精于数据计算的国际巨头就不会?
所以,越来越多的化妆品巨头盯上了化妆品专营店这块肥肉。有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化妆品零售额整体增长8.8%,其中电商增长了26%,化妆品专营店增长了17%,百货渠道仅增长了1.5%,大卖场更是下滑了2%。
而到现在,百货业更是日趋凋敝,巨头们不得不做长远的打算。除了电商外,另外一个重要的战场,就是CS渠道。
简而言之,越来越多的国际巨头投入越来越多的品牌和政策来深耕化妆品专营店这一个对他们而言尚且没有成功的渠道。
那么,各大化妆品巨头现在在CS渠道竞争力如何呢?今天品观君又来仿照《七龙珠》,给他们来一次战斗力的对比了!
NO.1:资生堂
CS渠道品牌:泊美、Za、悠莱、蒂思岚、怡丽丝尔等
战斗力:8000
评价:投入大,资历老,品牌大且多
在CS渠道,资生堂是最早的一批玩家,在“CS”(Cosmetic Store渠道,不是游戏CS)还在公测的时候就注册了账号。早在2004年,资生堂就开始在中国市场开展化妆品专营店的教育,帮助店家建立会员体系和管理后台。可以说,中国市场上CS渠道成熟的营销模式是资生堂培育出来的,资生堂对中国CS渠道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
2004年初,资生堂在上海全额投资2.2亿元设立了资生堂(投资)中国有限公司,专门负责CS渠道的运营。相关资料显示,2008年,资生堂在中国签约的CS门店数量达到了5000家。
资生堂或许一早就认为化妆品专营店会像日本的药妆店那样蓬勃发展。我们也能看到,资生堂旗下泊美、悠莱、Za等诸多大众品牌在CS渠道下活得相当滋润。例如,拥有50家店的湖南阳光名妆一年给资生堂的回款高达300万元。
一直到现在,在江浙和福建等发达市场上,很多店铺仍然将“资生堂授权店”的招牌挂在门前或店内显眼位置,以表明自家的正规性和行业地位。
更令人称道的是,资生堂拓展CS网点时的精细化运作是其他品牌无法比拟的,其CS门店门槛都比较高(曾经就有业内人士说“不要说什么xx品牌签了几万CS店)。
资生堂投放在CS渠道的不仅仅是悠莱、泊美等大众品牌,还将蒂思岚、怡丽丝尔等中、高端品牌以及可悠然、水之密语等洗护品牌引进CS渠道,这是其他国际巨头目前没有做到的。
不过,近两年资生堂在CS渠道的主力品牌有点吃力。据资生堂官网透露,2015年泊美、悠莱、Za在多个省份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泊美下滑最为明显。
但是,资生堂对市场反应的速度相当快,针对2015财年表现疲软的大众化妆品牌,资生堂已经迅速做出改革措施,其中包括2016年泊美将迎来全新的代言人及品牌革新、悠莱将全面启动专卖店品牌改革企划;而Za品牌将在新品筹备上市计划上加紧更新速度。看来,在CS渠道的优势地位,资生堂肯定是不愿意轻易转手的。
右四为藤原宪太郎
就在这两天,资生堂中国区总经理藤原宪太郎造访湖南阳光名妆,并计划前往福建幻彩、广西惠之林等CS渠道知名店铺进行调研,表明在CS渠道或有新的动作。藤原宪太郎还表示,2017年资生堂将与CS渠道开展深度合作。到时情况又将如何呢?
NO.2:欧莱雅
CS渠道品牌:巴黎欧莱雅、美宝莲、美即等
战斗力:7000
评价:网点多,品牌大,重视度高
之所以将资生堂摆在欧莱雅的前面,其实品观君还是给资生堂在CS渠道的功绩加了分的。而作为在中国市场年销近150亿元的第一化妆品巨头,欧莱雅显然也不会放弃CS渠道这块肥肉。单单以巴黎欧莱雅和美宝莲这两个品牌,欧莱雅集团在CS渠道的战斗力就应该能达到6000左右。
欧莱雅中国大众化妆品部在2015年3月组建了CS独立运作团队。对于一个国际巨头而言,这一举动表明欧莱雅集团对CS渠道的重视。
实际上,早在2009年,巴黎欧莱雅就针对CS渠道推出了“魅力联盟”计划。据了解,该计划推出仅1年,就为其新增了超过1000家化妆品专营店网点。
后来,欧莱雅中国将美宝莲、羽西、小护士和卡尼尔四大品牌也加入该计划,向CS渠道铺货。
当然,由于品牌经营的问题,欧莱雅中国在CS渠道的主要品牌是巴黎欧莱雅、美即和美宝莲。在中国彩妆界,美宝莲应该是最早覆盖全渠道的品牌。而且,美宝莲也成为CS渠道中最常见的彩妆品牌之一。
2014年,巴黎欧莱雅和美宝莲还开了一场全国CS渠道发布会,对专营店提供更多更实际的政策支持。不久前,巴黎欧莱雅推出CS渠道专供套盒,其姿态可见一斑。
据媒体报道,截至2015年8月,巴黎欧莱雅在CS渠道的网点数量多达14000多家,而美宝莲、美即等品牌的网点数量也非常可观。
作为中国市场第一护肤品牌、第一彩妆品牌和第一面膜品牌(昔日)的母公司,欧莱雅集团大众化妆品部的3员大将在CS渠道,不仅当前的战斗力可观,而且未来或许有不错的发展。
NO.3:宝洁
CS渠道品牌:玉兰油、海飞丝、潘婷、Oral-B等
战斗力:4000
评价:影响力大,新政策有吸引力
2006年宝洁开始关注CS渠道,2009年在广州公司总部组建专门的销售队伍,2010年针对CS渠道开始进行市场投入。2013年起,宝洁中国调整了销售团队的组织架构,将CS渠道、母婴店、药妆店和健与美等多个渠道整合为“专业渠道”,甚至一度推出一个叫海肌源的品牌来放在CS渠道进行销售。
虽然海肌源后来折戟了,宝洁公司也经历了大瘦身的震荡期,但这并不妨碍宝洁在CS渠道一如既往地投入与改变。
以玉兰油领衔(其实差不多就这一个)的护肤品,是宝洁的一大利器。例如,中国最具影响力的CS连锁店促销活动色彩女人节活动,玉兰油连续参加了6年,从未缺席,可见其在CS渠道也是很接地气的。据悉,在第五届女人节上,玉兰油实现了50万的销售业绩。
宝洁已经在积极定制专门针对CS渠道的政策和护肤品,其中还将包括人员、O2O、CRM的搭建等相应的配套措施。
国际大公司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做市场调查很较真。在洛阳色彩女人节之前如此,去年宝洁在山西4家化妆品店也调查了1600名消费者以了解她们的需求。根据山西市场的调查结果,宝洁为CS渠道送来了品质更好的玉兰油肌底液、新上市的Oral-B高端电动牙刷和新科技的液体卫生巾等产品,以满足高端化的消费趋势,并未店铺制定了更多的促销方案。
在洗护品类方面,宝洁不仅仅是中国市场的洗护霸主,在CS渠道也是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企业之一。少了宝洁的洗护产品,一家店的洗护品类就像是缺了什么。而针对店家毛利低不愿主推的问题,宝洁也开始努力,推出专供CS渠道的系列,帮助CS渠道引流并留客。
今年11月,海飞丝上市了高端的致美系列,并在包装上做了明显区分。为了提高化妆品专营店的毛利,宝洁还打造全新的子品类,打造多步骤24小时不间断的美发体验,将潘婷全进口3分钟奇迹奢华霜、沙宣24小时全天候护理精华霜引进CS渠道。据悉,宝洁旗下4大洗护品牌不仅推出全新的店内陈列方案,还通过科学的色彩管理和品类连带方式,带动店铺的动销。
宝洁在CS渠道是真的动真格的,从这两年其不断变化政策的努力可以看出来。以其老牌大企业的实力,4000的战斗力真不算高,而且随着宝洁瘦身改革的完成和稳定,未来它的潜力真不是盖的。
NO.4:LG生活健康
CS渠道品牌:蝶妆、VOV等
战斗力:2000
评价:专门品牌针对CS渠道,较符合中国国情
我们都知道,LG生活健康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是牙膏品牌竹盐,而LG生活健康真正打入中国市场的第一个化妆品品牌却是蝶妆。这个品牌在CS渠道也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韩国品牌。
1994年,蝶妆进入中国。最初进入中国时蝶妆定位于中高端百货,最高峰的时候,蝶妆出货7亿元。后来由于经营管理的问题,从2007年以后,蝶妆在百货渠道开始走向衰退。于是,蝶妆将视野放向了CS渠道,并将蝶妆的核心渠道定位于专营店,大幅缩减百货和超市的网点。另一方面,蝶妆去繁化简,整合蔻睿哲、慧娜和曼丽妃丝柔三大系列集体进驻专营店。
但专营店渠道店主不仅仅需要名品,还需要利润。有名气没利润的品牌店主只会陈列,不会主推。因此,蝶妆也重新调整了利润分配方式,在当年以4.2折的价格发代理商,5.5折发专营店。
从团队到品牌,从渠道到利润分配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和投入后,按照本土品牌的做法,一般应该开始迅速要求回款盈利了。在LG总部支持和蝶妆品牌运营团队的努力下,曾经陷入低谷的蝶妆逐渐有了起色。2012年出货额同比往年增长177%,2013年更是同比增长210%。据介绍,2013年蝶妆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有53家代理商,1600多家网点。蝶妆在2015年仍保持了167%的业绩年增长。
不仅蝶妆,LG生活健康旗下还有一个彩妆品牌,是在CS渠道最具代表性的韩国品牌之一——VOV。
VOV品牌是LG生活健康在2011年收购的,而彼时VOV已经进入中国13年之久。而在收购前的4年时间,VOV已经进入CS渠道,并在2011年即达到1500家专营店网点。
曾有专家估计,VOV在中国市场上销售最好的时候,能冲进彩妆品牌的前十名。VOV在年轻消费者群体中产生了巨大的品牌号召力,一度成了韩妆潮流的代表品牌之一。而走访各区域的化妆品专营店,VOV都是接受度最高的韩系彩妆品牌之一。
2015年,VOV在中国市场针对各个渠道开发了针对性的视觉营销系统,韩国LG生活健康海外销售部的张东昊曾表示,VOV不仅将开发中国专供产品,同时将强化新型渠道,重点开拓CS渠道,江苏、浙江、四川、湖北等区域被列为重点市场。
以这两个品牌的表现来看,LG生活健康在CS渠道的战斗力在2000左右,是比较精准的。
NO.5:爱茉莉太平洋
CS渠道品牌:梦妆等
战斗力:1000
评价:CS渠道老牌国际企业,如今有下滑
根据凯度数据的统计显示,2016年在韩国化妆品整体涨势大好的前提下,CS渠道在韩系化妆品渠道中的占比出现了较大比例的下滑。那么,爱茉莉的品牌在CS渠道到底怎么样呢?
还不错!2005年进入中国市场的爱茉莉子品牌梦妆一开始就盯上了CS渠道,作为中高端品牌的梦妆,在进入各大百货和丝芙兰的同时,也向化妆品专营店伸出了橄榄枝。
相关资料显示,在进入中国市场短短6年后的2011年,梦妆已经打通了650家百货渠道并进入了2200家化妆品专营店,其渠道发展速度不可谓不快。
虽然在2014年,梦妆在CS渠道的网点数量下降到了1674家,但梦妆依旧在化妆品店渠道成绩斐然,合肥美林美妆连锁机构创始人武清林就曾透露,在美林美妆的外资品牌阵营中销售前三的品牌是巴黎欧莱雅、梦妆以及玉兰油。
而爱茉莉旗下另一个品牌爱丽进入中国市场已有20余年的时间,多年以来一直深耕中国大陆市场。爱丽的一位省代透露,爱丽在中国的销售额曾达到10亿元,并在CS渠道吃得很开。
经过多年深耕,爱丽在中国市场的表现日趋成熟,一度成为CS渠道选择彩妆品类时必选的外资彩妆品牌,与美宝莲地位同等重要。可见这个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之大。
然而,随着爱茉莉太平洋集团政策的改变,爱丽在中国市场呈现了混乱的局面。在总代权到期的尴尬处境下,爱茉莉终止了对爱丽的供货,并以“伊蒂之屋”的品牌名在中国市场开设直营的单品牌店。而另一方面,原来的爱丽中国总代也自创“爱丽公主屋”品牌。CS渠道风云一时的爱丽渐渐沦为过去式。
如此一来,爱茉莉太平洋在中国的主力渠道变为了百货、单品牌店和电商,CS渠道日渐边缘化了。给1000战斗力的评估,应该也差不多了。
好了,以上就是几个在CS渠道有点影响力的国际大企业了。你应该看出来了,这里面并没有雅诗兰黛、LVMH等企业,为什么?因为别人压根不跟CS渠道玩。可能有的店家能通过一定的途径拿到货,但专营店渠道必然不是它的一个重要渠道。
这也就成为了挑选上述企业的标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