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品观APP,
与化妆品产业一同进化!
搜索

盘点全球10大化妆品巨头中国一把手 你认识几个

品观君揭秘 品观APP原创 龚云  ·  2016-11-21
你认为他们能做好中国市场吗?

品观君揭秘

上周,我们发布了关于屈臣氏中国换帅的文章屈臣氏中国空降首席运营官 他掀起哪几大变革。屈臣氏中国换帅的消息很早就在行业里传开了,但是几乎没多少人知道换来的那个马来西亚人姓甚名谁。

这让品观君陷入了思考:我们是不是对于那些巨头在中国区尤其是中国内地的一把手没什么了解呢?

这怎么能行!宝洁、欧莱雅、资生堂等巨头都在拥抱CS渠道,而我们却不知道别人的一把手是谁?那我们怎么知道他们的公司在中国是个什么尿性?我们怎么知道他们的行事方式是怎样的?我们怎么敞开胸怀拥抱跟他们的合作?

所以,这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今天品观君不仅为大家找来了全球10家领先的巨头在中国区的一把手,而且为大家尽可能言简意赅地呈现了他们的履历和在中国的作为。

这一个知识贴可得好好收藏!

宝洁:马睿思

任期:2015年1月1日起

功绩:重审中国消费者,将中国市场带回正常增长

宝洁马睿思

2015年,全球最大的日化企业宝洁在高层管理上发生了巨大的更替。其一,全球老大在11月份由原来的雷富礼换成了大卫·泰勒;其二,中国区老大在1月1日起由原来的施文圣换成了马睿思。

出生于英国的马睿思在1987年进入宝洁,从品牌助理经理做起,在英国、希腊、日内瓦、罗马尼亚、俄罗斯、瑞士等国工作过,负责不同品类的业务,至今已有近30年之久,是个多面手。在出任大中华区总裁之前,他担任宝洁西欧区婴儿护理品类副总裁,他的职责范围还包含中东欧、印度、中东及非洲地区。

也就是说,马睿思此前并没有中国市场的经验,但这或许能成为他上任的一大优势。这是因为,中国消费者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就连宝洁总部(雷富礼和大卫·泰勒均说过类似观点)也坦陈,宝洁没有跟上中国收入水平上升的脚步,低估了中国的中产阶层规模和消费能力。

马睿思一上台,我们就可以从宝洁的市场表现看出他的作为来。从去年以来,宝洁开始在中国市场引入高端的口腔护理产品,而在上一季度,这些产品使宝洁口腔业务在中国增长了近15%。与此同时,SK-II不仅在上季度获得了两位数增长,而且在今年天猫双十一大战中得到了过亿的销量。除此之外,玉兰油品牌在中国升级柜台系统,无一不是在针对中国消费升级的趋势做出改变。

作为中国市场的第一日化巨头,宝洁已初步完成瘦身的计划,而在中国市场也正逐步重回正常增长的轨道。由此来看,马睿思在中国区做得还是很可以了。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马睿思上台,宝洁在中国对CS渠道也越来越重视,在洗护品类方面还推出了一系列的措施。虽然目前仍有不少问题存在,但我们能看出值得期待的趋势来。

欧莱雅:斯铂涵

任期:2016年2月25日起

功绩:加强欧莱雅中国数字营销,引入新品牌并带来增长

欧莱雅斯铂涵

今年2月,在中国市场年销近150亿元的法国巨头欧莱雅也迎来了中国区第三任一把手,接替贝瀚青的是他的副手斯铂涵。而前任掌门人、中国区CEO贝瀚青则作为欧莱雅集团执行副总裁与集团管理委员会成员,将继续留任上海,负责集团在亚太地区的业务。

资料显示,斯铂涵于2001年在美国加入欧莱雅美洲旅游零售市场部,相继在日本和韩国负责高档化妆品业务的发展之后,于2011年6月升任欧莱雅中国副总裁,负责高档化妆品业务,并在2015年初执掌大众化妆品部。在接任欧莱雅中国CEO后,他仍将继续领导大众化妆品部。

斯铂涵被称为“最懂中文的中国区CEO”,在品观举办的沈阳峰会上,斯铂涵首度公开在行业亮相并用中文跟嘉宾做了互动。正因如此,他也“很懂”中国市场。中国现在是欧莱雅集团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场,欧莱雅旗下品牌拥有中国第一大美妆品牌、第一大高端品牌、第一大彩妆品牌等众多殊荣。斯铂涵的上任必然任重道远。

斯铂涵对中国女性消费者的新变化有充分的认识,并针对消费升级、年轻化更迭、数字化个性化等需求推出了相应的政策。

例如,美宝莲在今年4月与代言人Angelababy联手做了一场直播,直接掀起了中国化妆品行业的“网络直播”风潮。这也意味着,欧莱雅集团在中国将数字营销放在了重要位置。除此之外,在上海纽约大学举办的欧莱雅宣讲会上,斯铂涵还亲自站台,帮助招收电子商务方面的人才。

甫一上台,斯铂涵就将香邂格蕾、淳萃等品牌引入中国,继续扩充欧莱雅集团在中国市场的品牌阵营。今年以来,YSL、科颜氏等品牌在中国取得了令人艳羡的增长。同时,欧莱雅甚至在CS渠道方面做出了突破性的举动:今年中旬巴黎欧莱雅推出了CS渠道专供的套盒。

资生堂:藤原宪太郎

任期:2015年11月至今

功绩:临危受任不辱使命,重新赢得中国消费者

资生堂藤原宪太郎

资生堂中国的人事动荡,在近两年尤为频繁。2015年11月上任的藤原宪太郎上任中国区总经理,可谓临危受命,压力山大。在他之前的两位中国区一把手,镰田正志卸任后去了本土企业丸美,高野茂只在任10个月便被调回日本本国。

在2015年,虽然资生堂以日本生产的产品赢得了中国消费者的青睐,但是在中国市场打造的产品并没有获得认可,因此,中国市场大众化妆品部收入下降了25%。可以看出,是中国市场的业绩颓废让资生堂频频换帅。

在2015年3月,资生堂将全球总部的“中国事业部”的经营及市场营销职能迁到中国,表明其为了应对中国市场的快速变化而使自己更加灵活。

藤原宪太郎在上任前拥有21年的资生堂海外工作经验,且来中国前的4年是在韩国任职。他的到任,也被外界理解为可将韩系品牌在华的成功营销策略借鉴到资生堂。

上任伊始,藤原宪太郎领导的资生堂中国在产品、视觉、模特、专柜等一系列问题上着手改革,以让中国消费者更加了解品牌的文化。在今年6月,资生堂还在上海新世界开张了全国首家资生堂国际概念店,一方面传播日本文化,另一方面也借助全新的柜台和体验提升品牌在中国的美誉度。

上任以来,藤原宪太郎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资生堂中国区2016年前三季度销售额达到达到885亿日元,约合56.8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6.7%。据透露,前三季度中国地区电子商务的发展以及资生堂、CPB、IPSA等高端品牌的突出表现切实推动了整体销售额的增长。

雅诗兰黛:樊嘉煜

任期:2012年9月

功绩:承接雅诗兰黛中国下一个时代

雅诗兰黛樊嘉煜

与上述企业不同,雅诗兰黛集团在中国寻求的一把手负责人是本地人。2012年接替将雅诗兰黛品牌引入中国市场的沈祥梅的樊嘉煜是上海人,同时是一位女性领导人。

沈祥梅在雅诗兰黛工作超过20年,在2002年中国子公司成立之初,她就担任总经理。在她的带领下,至2011年底,中国已取代日本成为雅诗兰黛的第二大国际市场。

樊嘉煜上任的时候,正值雅诗兰黛中国公司的10周年。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她或许承接着雅诗兰黛在中国的下一个时代,并表明着雅诗兰黛集团强化中国作为战略市场的地位。

据了解,樊嘉煜是雅诗兰黛第一位完全本土化的中国区一把手,她在2005年加入雅诗兰黛并担任雅诗兰黛品牌中国区总经理,在此之前,她还拥有强生、英威达以及联合利华中国公司的工作经验。

樊嘉煜上任两年后,雅诗兰黛在中国市场的渠道和网点开拓一直不甚明朗,集团70%的护肤品销售订单来自未开设品牌专柜的城市。而且,中国市场对于雅诗兰黛集团的地位也变弱,上一财年财报显示,中国成为次于美国和英国的雅诗兰黛集团第三大市场。

因此,雅诗兰黛中国一面将祖·玛珑引入中国,一面开拓更多的城市开拓完成渠道下沉,甚至将倩碧、雅诗兰黛先后送上了天猫。

雅诗兰黛集团的进驻不仅直接撕开了高端国际大牌进驻天猫的口子,而且在线上因抢占先机和出色的营销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今年双十一,雅诗兰黛在天猫一天售出1亿,并位居美妆类目第三。

拜尔斯道夫:张顺元

任期:2014年起

功绩:重整动荡的拜尔斯道夫中国区

拜尔斯道夫张顺元

拜尔斯道夫的中国区业务自2013年7月才正式整合组建。此前,拜尔斯道夫于2007年收购了丝宝日化,两大业务板块分别为位于武汉的拜尔斯道夫日化和位于上海的妮维雅(上海)有限公司。成立拜尔斯道夫中国区后,潘育峰空降成为中国区总经理,但仅履职一年便离任。此前,拜尔斯道夫的中国市场业务一直饱受人事动荡的诟病。

据了解,2014年潘育峰离任后,拜尔斯道夫中国区有数月没有找到继任者,以至于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据媒体报道,而后时任拜尔斯道夫中国区COO的张顺元全面负责拜尔斯道夫的业务,并在拜尔斯道夫亚太区总裁的站台下在武汉召开了全国经销商会议,不仅稳定了代理商的军心,而且提出了切实有效的更灵活接地气的终端动销政策,获得了经销商的认可。

据了解,在此之前,张顺元还曾担任拜尔斯道夫远东区的销售总监。

此后,张顺元出任拜尔斯道夫中国区CEO,并开始着手品牌建设。据悉,拜尔斯道夫中国区运营妮维雅、优色林、舒蕾和美涛四大品牌,其中妮维雅是拜尔斯道夫中国占比最大的业务。张顺元在2015年将妮维雅经典的小蓝罐引入中国,并横跨卸妆品类推出“卸妆大白罐”,以突破中国日益增长的彩妆市场。

除此之外,张顺元还十分看重拜尔斯道夫在电商渠道的建设。虽然拜尔斯道夫的主力渠道是KA,但2015年底,拜尔斯道夫与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妈妈达成战略合作,实行全渠道战略合作。据悉,拜尔斯道夫旗下产品已经进驻天猫、京东、唯品会等平台。

卡姿兰彩妆.gif

汉高:贺杰睿

任期:2016年6月

功绩:汉高旗下电商业务取得巨大发展

汉高贺杰睿

今年5月,在汉斯·范·比伦接替罗思德成为汉高集团首席执行官,完成了全球业务一把手的交接。而全球换帅后的一个月,汉高大中华区总裁也悄然更替,担任这一职务的则变为了贺杰睿(Jeremy Hunter)。此前,汉高大中华区总裁为艾峡甫。

汉高仅在新浪微博公布了这一消息,而从个位数的转发量和点赞数来看,知道这一消息的人应该不多。关于换帅的原因,我们无从获悉。查询外网资料发现,贺杰睿在2003年加入汉高,来到中国前,他曾在印度担任汉高总裁一职5年之久。

在一篇公开报道中,贺杰睿指出汉高在中国拥有强大的生产和研发实力,未来将把中国作为亚太区域的创新基地,把握亚太市场的主流趋势。在任上,贺杰睿将汉高旗下的粘合剂业务与阿里巴巴达成了合作伙伴关系。

另一方面,贺杰睿也正好搭上了旗下施华蔻、丝蕴品牌在电商渠道高速发展的快车。据了解,今年天猫双十一施华蔻夺得过亿的成绩,位列个护家居清洁销售额第二。有这种成绩加持,贺杰睿在大中华区的仕途或将一帆风顺。

爱茉莉太平洋:高祥钦

任期:2015年1月起

功绩:推动爱茉莉太平洋在华的高速发展

爱茉莉太平洋高祥钦

爱茉莉太平洋近年来在中国市场风生水起,并作为韩妆企业的主要代表推动了全球韩流热潮。在中国市场,爱茉莉太平洋中国的一把手是曾供职于宝洁和雅诗兰黛的高祥钦,他的职务是爱茉莉太平洋中国及台湾地区总裁,在2015年之前的2年内,他是爱茉莉太平洋中国总经理,同样是操盘中国市场。

中国是爱茉莉太平洋集团海外事业份额最大的市场,而高祥钦则使爱茉莉太平洋在中国保持了高速的强势增长。

在高祥钦的任期内,爱茉莉太平洋先后将IOPE、吕和赫妍品牌引入中国市场,逐步深化爱茉莉太平洋在中国的品牌布局。与此同时,不论是悦诗风吟开设上海旗舰店还是将店铺数量拓到300家以上,抑或雪花秀在中国开设100家店,爱茉莉太平洋在中国市场的增长速度十分迅猛,并未爱茉莉太平洋贡献了巨大的份额。

业内人士估计,爱茉莉太平洋2015年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在40-45亿之间。而照目前的增长趋势来看,它很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在中国达到资生堂花了十数年时间才做到的规模。

LVMH:吴越

任期:早于2011年起

功绩:LVMH历史第一位华裔高管

未命名_副本.jpg

LVMH作为全球第一大的奢侈品集团,目前在大中华区的一把手是个华裔。据了解,现任LVMH大中华区总裁吴越是LVMH集团有史以来的第一位亚裔高管。

吴越出生于上海,1980年移居加拿大,早前在加拿大工作。后来,经历迪奥香水在中国市场的开拓,而后转行做他业,并于2005年重新回到LVMH担任中国区总监。我们不知道吴越在什么时间升任了大众化区总裁,但是就可查询到的资料来看,他至少在2011年就已坐上这个位置。

而在这段时间内,正好是中国奢侈品市场高速发展时期。迪奥目前不仅是中国市场排名前5的彩妆品牌,而且LVMH集团旗下的化妆品零售品牌丝芙兰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查询丝芙兰官网发现,其在中国内地市场的网点数量已达197家。

与此同时,在几个月前古驰、Michael Kors等联合宣布抵制阿里巴巴的时候,吴越主导LVMH与阿里巴巴达成合作,并于9月7日正式将旗下高端品牌娇兰引入天猫,甚至在天猫平台开展了网络直播。在早前,吴越也曾公开表达对中国电商渠道的疑虑,而如今LVMH集团作为奢侈品企业在电商渠道迈出的实质性步伐,则表明这个中国区一把手的审时度势。

联合利华:马瑞文

任期:2013年10月起

功绩:通过电商平台引入更多日化品牌

联合利华马瑞文

原来的联合利华大中华区(后升级为北亚区)主席是乔安路。2014年,他升任联合利华个人护理业务总裁,检索联合利华官网发现,从2013年10月起,担任联合利华北亚区(包括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日本和韩国)总裁一职的是马瑞文。

马瑞文出生于荷兰,1991年进入联合利华工作至今,期间曾担任不同的职位,在荷兰、东南亚各国和非洲均担任过一把手。由此可见,马瑞文担任过多年的区域市场一把手,经验颇丰。

联合利华在全球拥有400多个品牌,其中向中国引入了20多个。食品类等业务就不说了,在日化领域方面,联合利华旗下的头发护理业务能占到20%左右的市场份额。向上述多位巨头的一把手一样,马瑞文也在积极使联合利华向电商渠道靠拢,并于2015年与阿里巴巴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将梨牌、圣艾芙、凌仕男士造型产品等在天猫上了架。据悉,联合利华还将继续通过电商平台将海外的产品线引入中国。

马瑞文在2014年开始就主动促使联合利华在中国去库存,在2014年的前3个季度,联合利华中国业绩下滑了20%。2015年联合利华再次在中国恢复了个位数的增长率,然而今年前3个季度再度出现小幅度的下滑。在这种形势之下,马瑞文或许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花王:中西稔

任期:2015年3月起

功绩:接管中国市场消费品业务

花王中西稔

在2015年3月,花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中西稔上任,他的前任沼田敏晴则被派回了日本总部。说一个八卦,沼田敏晴以前是花王现任全球CEO泽田道隆的领导。在2012年,沼田被派到了中国,而那一年他的老部下成了他的BOSS。

在中西稔上任后,花王集团立刻宣布对中国市场进行改革,并强调加强化学品业务。在2012年,花王在中国市场的年销售额为300亿元左右,而中西稔公开透露,2015年花王光消费品业务就增长到了500亿元,是2012年时的3倍。

此前,花王在中国的消费品业务由上海家化代理,而今年6月这一合作终止,花王决定完全自营其在中国市场的消费品业务。

也就是说,此前中西稔跟花王中国区的消费品业务没太大关系,他在中国化妆品市场的表演才刚刚开始。

据了解,花王在今年10月18日举行的经销商大会上给出了丰厚的政策优惠,例如经销商最多可获得16.19%的返利,比之前上海家化代理时期还高3.5个百分点。同时有消息指出,花王改变了中国市场的广告投放策略,从不打广告变成投放更多线上和电视广告。

这是不是说明,这位花王一把手准备好在中国市场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呢?

好了,洋洋洒洒写了6000字,品观君手指头都快磨破皮了。通过本文,你对这些一把手们有了足够的了解吗?你认为他们能做好中国市场吗?

品观君也不知道说什么,就给大家拜个早年吧!

【版权提示】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品观网/品观APP立场。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对本站其他内容有授权需求,请联系meiti@pinguan.com。
甄小青荆海恩胡静亚军朱玲燕于夏石刘雨军曾雅慧程延国张华兵...   等7926人看过此文章

参与评论(0)

登录后参加评论
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发表评论

最新会议

全部会议
广告
品观APP
  • 品观新闻
  • 品观找货
  • 品观知识
下载品观APP,与化妆品产业一同进化!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2019 品观科技版权所有 / 鄂ICP备17026809号-1 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33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