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千禧一代以新兴消费者的形象吸引了众多品牌的目光,但其实,真正更有化妆品消费能力的人群,是年龄在30岁左右、相对成熟的职场女性。
这群职场女性对护肤品的态度如何?有怎样的护肤行为习惯?在哪方面的护肤需求和消费潜力最大?
继上篇对“25~30岁职场女性进口化妆品使用偏好”的调查之后,品观网(pinguan.com)接着对部分30岁左右职场女性的护肤行为展开了调查,涉及到护肤品使用品类、频率、偏好、消费水平、功效需求、使用满意度等。
首先看一组受访者的护肤品使用品类和频率(周)信息图。
无刺激无添加受青睐 基础护肤品使用率最高
从上图可以看到,30岁左右职场女性日常使用的护肤品品类非常丰富和细致。大致包括洁面产品、化妆水/保湿水、面膜、肌底液/精华、乳液/面霜、防晒产品、眼部护理、卸妆产品、毛孔护理等十余种。
这些护肤品类中,洁面、保湿和卸妆产品是使用率最高的,基本上每天都会使用,可见受访者对护肤基本知识相当了解。面霜、眼霜、精华类产品的使用率也位居前列,可见,相比90后、95后群体,30岁左右的职场女性对深层保养的需求更加显著。
受访者小月告诉品观网(pinguan.com),每天早晚洁面之后,底妆之前,她都会花半小时左右的时间来保养皮肤,包括敷个面膜或水膜,一层一层地使用肌底液、精华液与面霜、眼霜,最后再用保湿喷雾喷一下全脸,稍等皮肤吸收后再开始简单的底妆程序。
“一般,在护肤完成后,我会用5~10分钟涂个粉底,画个眉毛和口红就出门。”小月表示,她更加看重的是皮肤自然健康的状态,而不是华丽厚重的妆容。
虽然每个人花在护肤和化妆上的时间都不一样,但透过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在30岁左右职场女性尝试过的多种护肤品中,基础护肤品的使用率要远高于其他品类。
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品牌在加强对“温和无添加”“天然无刺激”的宣传,类似丝塔芙、fancl、雅漾、植物医生等主打天然、无刺激、无添加的护肤品牌日益受到女性消费者的青睐,此次受访者也不例外。
小C告诉品观网(pinguan.com),她是敏感性皮肤,夏天容易出油,冬天会干燥起皮。所以,在她选择护肤品时,“温和不刺激”是一大关键词。购买前,小C会仔细阅读产品的成分标签,选择无酒精、无矿物油的产品。目前她使用的是雅漾和丝塔芙的水乳类基础护肤品。
记者通过对屈臣氏、万宁、植物医生等化妆品门店的观察,和对相关数据的查阅也能发现,以“天然成分、无刺激、无添加”为标签的护肤品,近年来比较受女性欢迎,市场占有率也有所见长。
最关心美白和抗衰老功效 有进阶美容需求
品观网(pinguan.com)通过调查发现,受访的30岁左右职场女性对产品功效的需求度依次为:美白(防晒)、抗衰老、补水保湿、调理肤色(去黄提亮等)、局部护理(如眼部提升、淡化皱纹)、毛孔护理(如去黑头、缩毛孔)、祛痘消印及其他需求。
一句话总结就是:最基础与必需的是补水保湿功效,消费者最关心的则是美白和抗衰老效果。
已经跨过30岁门槛的亚兰告诉品观网(pinguan.com),到了她这个年龄,购买护肤品已经不仅仅需要满足补水和保湿需求了,淡化局部细纹、紧致皮肤、延缓衰老、去暗黄等等,都是她的“刚性需求”。
而刚满28岁的小月则表示,自己最大的需求是调理肤色和毛孔护理,包括去暗黄、紧致毛孔、控油祛痘等。所以一些过于基础的产品,不能满足她的功效需求。“年轻的妹妹可以用自然堂、高丽雅娜(Coreana)的保湿套装,我会购入雅诗兰黛和CPB的水乳系列,并在考虑更贵妇一点的品牌。”小月说。
从购买渠道上看,基本上,熟人代购、电商和商场专柜是受访者主要的护肤品购买渠道。她们对商品是否是正品十分看重,因为正品才具备相应的产品功效。
静子告诉品观网(pinguan.com),自己刚通过熟人代购了一套苏秘37°的水乳套装:“原本是想在价格更低的电商渠道购买,又担心货不真,所以还是选择了代购。”
品观网(pinguan.com)也调查了这群职场女性对高端、专门性美容护理的需求。
有10%的受访者使用过科莱丽、FOREO这样的洁面美容仪,20%的人表示,未来有体验美容仪器或者去美容院护肤的可能。另外70%则表示目前不会考虑。至于医疗美容手段,受访者都表明暂时不会考虑,感觉不安全、场所不正规是最关键的原因。
护肤品的消费占比高 但功效需求仍未满足
相比于90后、95后群体,30岁左右职业女性对化妆品的选择略显保守。她们不会花费太多在眼部、唇部的彩妆产品上,职场所需的“稳重大方”让她们更加追求“容光焕发”的精致护肤效果,而不是“色彩斑斓”的夺目形象。
JoJo告诉品观网(pinguan.com),自己平时并不是很喜欢化妆,通勤时一般就用点粉底或BB霜,日常还是以护肤为主。她的化妆品开销中绝大多数都献给了护肤品,这也代表了很大一部分30岁左右职业女性的消费习惯。
调查显示,受访者的护肤品在所有化妆品消费中的占比大约是70%。一套护肤品的使用周期从一个月到一年不等,60%的受访者会根据季节的变化来调整护肤品的使用。
平均到每个季度,受访者的护肤品消费金额从500元~1500元不等。其中,季度护肤品消费额在800元~1200元的占比最多。
可以看出,相比彩妆,30岁左右的职业女性更愿意在护肤品上花大价钱,也更趋向于购买大牌名品。而这一强劲的消费潜力,也正是诸多品牌在争取的目标。
虽然30岁左右的职场女性很舍得在“面子”上花钱,但是她们真的都买到了适合自己的护肤品了吗?品观网(pinguan.com)从调查中得知,近5成的受访者并不十分了解自己的肤质状况,近6成受访者认为,所使用的护肤品不能完全满足自身需求。
受访者波波告诉品观网(pinguan.com),现阶段自己最大的需求是美白,俗话说“一白遮三丑”嘛。但是,她使用的产品并没能满足她的需求,相反,前段时间使用的一款韩国品牌美白精华霜,还让她冒出了痘痘,只能暂停使用。
小月也表示,即便是雅诗兰黛、兰蔻这样较为高端的护肤品,她也只是感觉“肤感较好”,深层的抗衰、紧致需求似乎并没能完成,不知道是否需要持续长期使用才会有用。
在受访者这里,护肤品的消费金额和使用满意度似乎不太对等。或许,品牌在争相推出新品的同时,应该在产品功效提升上给予更多的关注度。
如果出门只带一种化妆品 她们的选择是?
最后,品观网(pinguan.com)还调查了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如果出门只能带一种化妆品,你会选择带什么,为什么选它?
在经过一番艰难的抉择后,受访者纷纷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出乎意料的是,唇膏以27%的高票数入选,防晒霜/喷雾和气垫BB霜以20%的占比紧随其后。粉饼类和保湿喷雾分别占比13%和7%。可见,唇膏真不愧是化妆品行业的“流行风向标”。
受访者静子表示,如果出门只能带一样东西,她会带唇膏。因为唇膏在关键时刻可以提亮肤色,即使没有化妆,涂上唇膏,整个人的气色要好很多,好像也更加有自信心了。
亚兰也告诉品观网(pinguan.com),她是个“不涂唇膏会死星人”。不论何时出门,她的包里总会有一支唇膏。
而小C和波波都是出门必带防晒霜或防晒喷雾的人。烈日灼灼,时不时拿出来喷一喷。至于产品的防晒效果好吗?波波说,更多时候也就是图个安心,功效一般都没有宣传的那么好,该晒黑的还是会晒黑。
JoJo则表示,自己会随身带一支气垫bb霜,方便皮肤出油和脱妆时补妆。小月则习惯带上一个散粉,因为她属于“毛孔粗大”“油脂分泌过多”的肤质类型,散粉有比较好的控油效果。
可以看出,受访者所代表的女性消费群体,是护肤知识相对成熟、品牌意识和消费能力较强、需求明确、自主选择意识强烈的一群消费者。
对于她们而言,如果一个护肤品在一段使用周期中没有达到预期的功效,很可能就会被打入冷宫,被其他产品取代。而日益透明的产业链和护肤成分研究,也让一些低成本、高溢价的护肤品受到了质疑。
不知对于品牌和化妆品门店来说,这些是否有帮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