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三年前,电视荧幕和朋友圈自拍还是一字眉的天下,走在国内大街,粗而平直的韩式半永久是许多爱美女性的标配。如今,不论明星、街头达人,还是美妆博主,纷纷扔掉一字眉,代之以自然眉、挑眉、野生眉、流星眉、3D眉……样式多变的眉型,新意迭出的产品,盈盈眉眼妆容越来越鲜活。
用英敏特近日的报告来描述:眉妆创新成为美容热点,消费者对眉部产品的使用热情高涨。透过妆容看市场,才不过两三年时间,消费者的需求已悄然发生变化。
成长中的消费者给细分市场带来机遇
今天,修眉已成为本土CS店的基础服务项目,几乎所有CS店都提供免费修眉,BA还会为顾客补个眉妆,彩妆体验通常也是从修眉、画眉延伸开来。
不过,90后的武汉姑娘珞珞却很少去CS店免费修眉。她每个月会去武广或群光的贝玲妃(Benefit)专柜做蜜蜡修眉,算上办卡的满赠优惠,单次修眉价格在100元出头。
贝玲妃是LVMH旗下品牌,以眉妆业务起家,数据显示2016年其眉妆业务占到总营收的1/3,获得40%的销售增长。这也印证了眉妆市场的火热。
提供修眉服务的是设在贝玲妃专柜的“眉吧”(Brow Bar),目前在国内约有200个(全球约2500个)。去眉吧前珞珞会提前预约,“武广店如果不预约,排队要等一两个小时。”察觉到国内的消费潜力,今年贝玲妃将中国列为眉吧推广计划的重点市场,眉吧数量预计将增加一倍。
珞珞并不是一个资深彩妆消费者,她很少买彩妆,却愿意每个月为修眉支付一笔三位数的费用。在珞珞看来,蜜蜡修眉的效果可以管一个多月,比常规方法持久,更重要的是,由专业修眉师塑造的眉型更适合自己,这是普通CS店无法满足的,也不是买一支眉笔就能解决的需求。
珞珞有固定预约的修眉师,熟悉她的审美偏好,每次修眉前两人也会仔细讨论如何设计眉型。眉吧提供了至少4款基础眉型:自然眉、平眉、羽毛眉、棱角眉,POP海报上也打出了“个性服务”的宣传语。比起一字眉,珞珞发现自己更适合自然眉。
像珞珞这样的消费者虽然不精通彩妆,但网络通达,社交媒体兴起,他们获取美妆资讯的途径越来越多元,也逐渐挖掘出自己的个性化需求。当消费者愿意花100元修眉,说明眉部造型的细分领域还存在成长空间,这对CS店、品牌来说都意味着机会。
看似“温吞”的眉妆市场 其实增长可期
上月,贝玲妃二度入驻天猫,联手知名博主gogoboi做开业推广。gogoboi调侃贝玲妃代言人杨紫“被韩式粗平眉蒙蔽双眼”“好在悬崖勒马,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眉型,扛起了眉妆界扛把子的使命”。
杨紫用贝玲妃的产品示范了自然眉、野生眉,贝玲妃还将一款眉型命名为“杨紫眉”。明星也学会悬崖勒马,看来,当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时,一字眉一招鲜的时代不复返了。
杨紫是贝玲妃签约的首个全球品牌形象大使,品牌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可见一斑,贝玲妃的CEO曾表示,中国消费者是全球最关注眉型的群体之一。
中国消费者对眉妆呈现出一种“刚需”,这与亚洲人面部结构较扁平、眉毛较稀疏有关,女性通过画眉修饰脸型的意识十分强烈。
在国内,即使是从不化妆的女孩,对修眉、画眉的接受程度也很高,从有纹眉习惯的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女性到爱刷美妆视频的90后,眉妆覆盖的消费人群范围非常广泛。但与近年口红、气垫等品类爆发性的增长相比,眉妆市场火得很“温吞”,持续增长却又缺少爆发点。
其实从数据来看,眉妆市场的增长是可期的。
英敏特统计,眉妆市场在过去5年里增长显著,中国有56%的彩妆消费者每天使用修眉产品。凯度数据也显示,2016年在中国市场眉部彩妆保持了45%的成长速度,是彩妆新宠。
需指出的是,英敏特分析认为,彩妆产品常常受益于追逐时尚潮流人群的冲动型购买,但眉妆产品通常只是从功能上被人们选择。这可能是眉妆市场给人“不温不火”感觉的由来。
而伴随着国内彩妆消费者的成长,我们有理由相信,眉妆市场会持续迎来新一轮的增长。事实上,各大品牌已经有所行动了。
国内品牌推眉妆时,普遍强调产品使用技巧,重视满足消费者对操作便捷的需求。比如卡姿兰的画眉大师系列,归纳出“灵动三角,画眉自如”“画眉有招,轻松有型”等产品特色;兰瑟推出的十眉三效立体塑型眉妆套盒,配置了独创的“量眉器”定点,让消费者更快上手;玛丽黛佳在2015、2016年相继推出两部《画了眉》工具书,投入眉部产品的市场教育。
同时,兰瑟在套盒中研发了10款眉型卡,《画了眉II》以绘本的形式示范了24种组合,提供给消费者以个性化的眉妆选择。
用专业捕捉需求 长效眉妆成热点
相比之下,国际品牌在眉部产品的专业性、妆效、产品创新等方面的尝试更大胆。
贝玲妃扩张“眉吧”,植村秀(Shu Uemura)则在“眉站”(Brow Station)下功夫。今年5月,植村秀在上海开出全球首家概念店,店内的Tokyo Brow Station将砍刀眉笔作为核心产品陈列。
植村秀给修眉提出了一个更准确的说法,“免费塑眉服务”,在清理的基础上强调产品带来的妆效。
概念店排出的TOP5单品中,两款砍刀眉笔分列第2、3位,卖点是“根根分明、仿若真眉”“专业眉妆定制”。两款眉笔分别售价200元、260元,贝玲妃进天猫拿出的明星产品“防麻瓜眉笔”售价220元,价位比肩高端、奢侈品牌的同类产品。可见,若品牌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也愿意为专业埋单。
除了对便捷、专业的产品各取所需,消费者的细分也带动眉妆产品的创新潮。新趋势、新概念产品层出不穷,当前最有话题度的当属长效眉妆产品。
想想看,在家就能给自己“纹眉”,往眉毛上厚厚涂抹一层凝胶,2小时左右晾干、揭下,就能维持3、4天不脱妆。这类产品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介于“每天画眉很麻烦”和“半永久纹眉维持一年难以变化”之间的选择。
创新的产品质地带来了新鲜感,也带来了使用体验的升级。年轻消费者向来对新产品有好奇心,而以韩系品牌为主的产品价格多在100元以内,符合尝鲜的接受范围,自然受到年轻人欢迎。
英敏特认为是韩妆风潮促进了眉妆产品的创新。欧美品牌中,美宝莲率先跟进了此类产品,推出半恒久塑眉膜胶。其天猫店累积的18000多条评论中,“自然、颜色漂亮、易涂抹、防水、持久时间长”是主流评价。韩国品牌芭妮兰推出的爱眼防水眉膏,霜状质地在养护和持久性方面表现出色。
此外,亚洲人眉毛较稀疏,使用化妆品和纹眉等会带来一定损伤,因而促进眉毛生长的产品也迎来商机,比如法国品牌Talika,以睫毛增长液闻名,现在也推出了加快眉毛增长的产品。
细分市场的机会不只于此。英敏特指出,半永久和永久眉妆产品增多意味着降低每日画眉的必要性,这可能影响整个眉部品类未来的销售。此外,有数据显示男士彩妆中眉部产品的增长同样亮眼。这些都令人期待,未来会有哪些眉部产品撬动这片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