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品观APP,
与化妆品产业一同进化!
搜索

韩CC霜广告在美引巨大争议 文化差异需考量

陈龙  ·  2014-07-18
亚洲人以白为美,而在美国这样的多肤色国家里,白皮肤并不是美的象征,甚至会引发肤色相关的种族歧视问题

 摘要  亚洲人以白为美,但在美国这样的多肤色国家里,白皮肤并不是美的象征,甚至会引发肤色相关的种族歧视问题


       文/品观网 陈龙

       “白大夫,就是让你白。”曾几何时,一则白大夫的广告出现在大江南北的电视屏幕上。其直白的广告词不仅给消费者留下了深刻的品牌记忆,也让白大夫确立了在美白领域的地位,曾经辉煌一时。

       然而,这一招并不是在所有地方都能起效,甚至还可能引来麻烦。

       日前,在纽约市皇后区韩国城,一块CC霜广告牌引起了广泛关注,其广告词“你想变白吗”遭到了各方媒体批评。因为在肤色问题上,亚洲人以白为美,而在美国这样的多肤色国家里,白皮肤并不是美的象征,甚至会引发肤色相关的种族歧视问题。

       招致非议的的是韩国品牌Elisa Coy (爱丽莎酷伊,始于2004年,2007年品牌正式成立)。有观点认为,这一广告词在无形中暗示白皮肤相较其他较深肤色有一定的优越性。


>>引发争议的广告牌

       韩国文化博客Noonci 反讽道:“这是个‘完美’的广告,卖给消费者一个永远不可能达到的梦想,还让消费者觉得自己很糟糕。”Cosmetics-Design则直接说他们在美白之路上“走得太远”。

       无独有偶,日本Pinky Queen在最近一款祛黑斑的面膜广告中宣称,其产品是“女性的救星”。这样的措辞虽然能让广告受众眼前一亮,却仍会让很多人觉得言过其实。

       事实上,就连欧莱雅这样的巨头也在广告的“白色”宣传中栽过跟头。2008年10月,欧莱雅在某广告中称,其产品洗白了知名黑人歌手Beyonce(碧昂斯)的皮肤,这则广告因为“色彩问题”广受诟病。

       欧美国家一般倾向于将美白产品或美白功能称为Skin Lightening(皮肤亮化)或者Skin Bleaching(皮肤漂白),且美白产品的市场比亚洲要相对较小。在欧美市场上,这些产品多被划归到抗衰老产品的行列,其用途多是祛除黑斑等一些病理性的皮肤深色问题。在西方人眼中,白与美并没有划上等号。

       现在再回过头来看这则引发争议的CC霜广告,其似乎是将一些东方对美的概念生搬硬套到西方市场。是无心之失还是刻意为之,其用意尚不明确,也有媒体直接称其广告为Mistranslation(错误的翻译)。有媒体曾尝试联系该公司,却并未得到任何回应。


   进入品观网首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品观传媒版权所有。接受各媒体转载刊登,请提前联系wghong@pinguan.com。转载时必须注明出处,如:原文载于品观网(http://www.pinguan.com/)或原文载于《化妆品观察》杂志,并明确标注作者名称。 

【版权提示】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品观网/品观APP立场。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对本站其他内容有授权需求,请联系meiti@pinguan.com。
谷梦溪冯俊辉...   等5313人看过此文章

参与评论(0)

登录后参加评论
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发表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

最新会议

全部会议
广告
品观APP
  • 品观新闻
  • 品观找货
  • 品观知识
下载品观APP,与化妆品产业一同进化!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2019 品观科技版权所有 / 鄂ICP备17026809号-1 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33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