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媳妇儿拉着我看了10遍《来自星星的你》……
她只让品观君把全智贤抹气垫霜的那一幕看了10遍,还把同款产品的空盒子摆在电视机的正前方……
这套路能不能再深一点儿!不就是想剁手嘛,品观君这儿有刀!
可是说起来,到底是谁发明了气垫霜这么个磨人的小妖精?气垫霜又经历了什么样的技术改革?现在市面上的气垫霜产品又有什么样的?
1.气垫霜打哪儿来?
其实咱们市场上的底妆产品相当丰富,管装的BB霜产品早就问世了,干啥要费心费力把管子里的BB霜转移到盒子里呢?又是为什么盒子里的气垫BB霜那么火呢?
只是降低粘度、换个容器?别想得太简单!
存在即合理,气垫BB霜之所以会诞生,也是有其道理的。据爱茉莉太平洋公司内部人透露,气垫产品的研究源自“很多顾客需要同时满足过去的防晒、隔离、粉底等基础化妆产品的多功能产品”的顾客研究调查结果。
用人话说,就是姑娘们知道每隔几小时要补涂防晒霜,但是已经上妆的脸再抹防晒霜非常不方便,修补会可能污染现有的妆容,且管状或泵式防晒霜产品不方便携带和室外使用。
可是,防晒用防晒霜就好了,干嘛要在底妆上下手?其实,在韩国市场里,防晒是底妆产品必备的功效,这也是为什么当前中国市场里的韩系底妆产品或多或少带点防晒功能的原因。
有了需求就有了方向,2007年1月起,爱茉莉太平洋化妆品研究中心经理崔庚浩带队开始找一种能够保证液态化妆品的稳定性及便携性特殊的容器。
受到印章能在纸上均匀地印上印迹,而油墨不会到处乱跑的启发,崔庚浩团队开始寻找可以控制流动性和液体配方的稳定性技术。大约200种不同的海绵进行了3600多次试验,最终在一年后(2008年)成功地把管子里的BB霜成功地装到了盒子里,这也就是IOPE的第一款气垫BB霜(IOPE水滢多效气垫粉凝霜)的起源。
据中国市场最大的化妆品代工企业科丝美诗底妆部研发人员介绍,把底妆产品做得稀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从产品的稳定性上来说,底妆产品做得过于稀薄,产品中各种成分稳定性就会受到影响,容易出现分层的现象;因此,原有的BB霜也要在配方上做出许多更改。所以IOPE说的是发明了气垫BB霜,而不是改良了BB霜,其实一点都不为过。
2.气垫霜是怎么火起来的?
从2008年问世到现在8年的时间,全球第一款气垫BB霜到现在的累计销量已经突破了3000万盒,各家的气垫霜产品已经铺满了整个市场。可气垫霜是怎样一步一步火起来的呢?
2008年3月,IOPE水滢多效气垫粉凝霜问世后,在第一年就热销共38亿韩元。其后,整个爱茉莉集团旗下气垫产品在2014年取得超过2000亿韩元(按今天汇率约合12.5亿元人民币)的销售额,全球销量同比增长105%,成为在韩国化妆品市场最畅销的产品之一。
在韩国火起来还不行,这把火必须烧到中国市场。韩妆在中国市场流行之前,日系化妆品一直占据重要位置,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2010年前,欧珀莱、泊美、悠莱、Za等也非常受中国消费者欢迎,直到2010年前后韩流涌进中国,凭借着技术的快速更新迭代以及韩流文化的影响,韩妆逐渐取代日系化妆品在中国的地位。
2013年,兰芝开始在中国市场引进气垫BB产品,做了大规模的广告投放,兰芝找美妆达人做了三波密集推广,全年派样试用达到十几万支。据了解,不管线上线下,销量很快开始增长。此后连续两个月,气垫BB成为百度搜索热词的前三名。
根据兰芝官方透露的数据,2014年兰芝气垫BB销量达到117万支。兰芝西北市场某区域代理商李峰曾公开表示,在其系统内,兰芝TOP10明星单品就贡献了约60%的销量,兰芝现阶段卖的最好的单品仍是气垫BB霜和双色口红。是年,爱茉莉家的气垫类产品在中国大陆、台湾地区以及香港行政特区气垫类产品的销售额同比增长高达约140%,极大地拉动了全球市场的增长。
气垫产品的热销,让欧莱雅等欧美系化妆品巨头也坐不住了,毕竟蛋糕大了,谁都会眼馋。2015年全球最大的化妆品集团欧莱雅旗下兰蔻、美宝莲等品牌也推出气垫霜,而兰蔻气垫霜也以420元一盒的高价,将气垫霜产品的战场扩张到了高端线。
本土品牌对气垫类底妆产品的跟进速度也非常快,早在2014年卡婷气垫CC霜就已经面世,听说,卡婷是最早跟进气垫底妆品类的国产彩妆品牌,而且在后期韩国开始流行金属气垫霜的时候第一时间跟进。
同样,卡姿兰也在2014年推出了气垫底妆产品,并成为本土品牌中的佼佼者,可以说卡姿兰的气垫产品也是其稳坐中国彩妆第一品牌宝座不可或缺的助力之一。
其后,玛丽黛佳、韩粉世家等诸多本土品牌都推出了气垫底妆产品,甚至连很多本土护肤品牌都开始广泛涉足这个品类。
目前,中国市场气垫类产品已经形成了欧美系、韩系、本土品牌三足鼎立的状态。据可靠消息透露,未来会有更多品牌加入到这场气垫之战中来,外资宝洁、资生堂以及国内的部分大牌都将推出气垫霜产品。
3.各家气垫霜都是谁做的?
聊完市场,咱们再来聊聊气垫霜的技术问题。
气垫霜产品之所以会火,确实是因为它在技术上有很多创新之处:为了降低产品的黏度,气垫底妆产品比普通的底妆产品用了更少的粉末原料;同时,因为使用海绵吸附上妆,气垫类产品在肤感和铺展度上要远胜传统底妆产品。如果把传统底妆比作厚重的油彩的话,那么气垫底妆就可以理解为薄薄的水粉了。
另一方面,相对于传统底妆,气垫类产品在配方中使用了更少的表面活性剂,降低了气垫产品对皮肤的刺激。同时,防晒剂也更容易被添加到气垫类产品中。因此气垫类产品有其固有的优势。
不过,因为轻薄的特质,最初的气垫类产品在妆容持久性上表现得并不是很突出。而现在的气垫类产品已经相对成熟,气垫类产品的技术壁垒也随着技术的革新一步一步被打开。
2015年,爱茉莉集团就曾经因为气垫类产品的技术专利和LG集团打过一场官司,而欧莱雅集团旗下的兰蔻也牵涉其中,爱茉莉认为其他公司的产品抄袭了自己的气垫技术专利,但最终争议双方还是和解告终。
专利壁垒并没有制约这个品类的发展,气垫类产品也因为韩系品牌自身技术的发展以及科丝美诗这样的代工企业在技术上的革新和推广迎来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咱们也来看看气垫技术哪家强:
虽然生产企业就那么几家,但各家的产品也都有了自己的个性,例如兰蔻的气垫霜产品更偏重于护肤功效,而CLIO的气垫霜则比较注重补水。据专业人士介绍,未来气垫类产品最主要的发展方向会是改良妆容的持久性、保湿效果、遮盖效果为主。
而双色气垫霜、气孔类产品,气垫素颜霜以及气垫平台下的各种延伸品类(气垫唇彩、腮红)等等都是未来比较有竞争力的产品。
其实早在2014年中旬,首先应用气垫技术的爱茉莉太平洋就玩出了新花样,伊蒂之屋、IOPE将“气垫腮红”带到了这个世上。其后,被放进海绵气垫里的,还有眼线、眼影、唇彩等各部位产品。可以说气垫就是一个大平台,会有更多的产品在这个平台上应运而生。
说了这么多,品观君准备去给败家媳妇儿买个气垫BB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