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完了双十一,现在品观君的荷包比脸还干净,一切都只因为败家的媳妇,把她所有喜欢的化妆品按照不同地域的版本各买了一瓶。
为啥这么干?因为媳妇儿听说各家大牌们卖到中国的、在中国生产的化妆品和自己国家的原版货有着很大的差距。换句话说,就是玩双重标准。比如,媳妇儿早就听说出口中国的兰蔻小黑瓶是阉割版……
可国外版的尖货和中国版的在成分上到底有啥区别呢?是不是真的有在原料或者技术上玩双重标准的呢?
本着为化妆品行业揭底的精神,品观君扒出了目前市面上最火的7款化妆品,让亲们看看原版的小黑瓶、小黄油啥的和中国版的到底有啥区别。
1.兰蔻小黑瓶:中国进口版不含LR2412
版本:出口中国版、法国原版
差异:关键成分、配方
兰蔻小黑瓶自2009年问世以来一直属于兰蔻家的当家花旦,2015年1月,兰蔻入驻天猫商城的当天首发的3000套“小黑瓶开年红运艺术剪纸礼盒”在3小时被抢购一空,足见其魅力所在。
然而,虽然欧莱雅在中国苏州、宜昌等地都有生产基地,牛X的兰蔻小黑瓶却一直都是原装进口,因为人家只肯在法国、日本、加拿大等地生产这款尖货。
可是,坊间一直有传闻说出口到中国的小黑瓶是“阉割版”,里面没有添加欧莱雅的核心原料LR2412(四氢茉莉酸钠),这是真的吗?
品观君跨越了语言的障碍,为亲们扒来了两张原料表:
从配方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欧版小黑瓶和进口的小黑瓶主要成分都是二裂酵母发酵产物溶胞物,而且都排在第二位,单从成分表的角度来看,两者的主打成分基本一致。另外,中国进口版小黑瓶和欧版小黑瓶其他原料的占比也有所不同:中国进口版中防腐剂排到了第3和第4位。这意味着防腐剂占比相对较大。
值得注意的是,欧版小黑瓶的要比中国进口的小黑瓶多4种原料。不过,多出的这4种原料中只有一种是功效原料,而且排名比较靠后,其他三种均为辅助成分,并没有实际功效。
遗憾的是,在两张原料表中,品观君都没有发现欧莱雅当家抗衰老成分LR2412的名字。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欧版小黑瓶中没有这一款核心原料成分。
但可以确认的是,进口中国的小黑瓶中是不含有LR2412的,因为这款成分到2014年都没有被收录到《已使用化妆品原料名录》中,而中国进口的小黑瓶进口备案时间是2013年。换句话说,不管LR2412现在是否允许在中国使用,从正规渠道卖到中国的小黑瓶里是没有添加这款成分的。
2.玉兰油:国产、美产多效洗护霜大不同
版本:国产版、美国版、泰国版
差异:防晒剂各用各的
玉兰油是一个正儿八经的美国品牌,但在中国市场取得了不俗的业绩,目前玉兰油也是中国美白市场份额No.1的品牌。
有意思的是,玉兰油产品的产地有很多:中国、美国、泰国等。在不同的国家里,而玉兰油的冠军产品多效修护霜也有相应的不同,好像同一个爹和不同的妈生出来的孩子不一样。
在中国加工生产的多效修护霜产品中,原料表排名第五位成分是一种紫外线吸收剂——丁基甲氧基二苯甲酰基甲烷,而该成分在产地为泰国的多效修护防晒霜中未见到,难道泰国人就不需要防晒了吗?当然,泰国版多效修护霜里其实还有别的防晒成分。
国产玉兰油多效修护防晒霜(左)、美国产多效修护防晒霜(右)
而在美版多效修护霜中,除了中美共有的丁基甲氧基二苯甲酰基甲烷和奥克立林之外,还添额外加了含量为5%的甲基水杨醇和5%的水杨酸盐,它们也均为紫外线吸收剂,然而泰国版再次被忽视了。
品观君猜测,出现这样的不同,一方面是各地对美白功能的需求不一样,另外一方面则是防晒剂的管理体系不同,最终呈现出的终端产品也会不一样。要知道最初玉兰油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是没有美白产品线的,而玉兰油在美国卖得最好的是美黑产品。
3.SK-II神仙水:真的分了很多版本?
版本:大陆版、香港版、台湾版、日版
差异:批次不同
SK-II是今年双十一的大赢家,双十一期间在天猫平台的销售额仅次于百雀羚,也是最早破亿的品牌之一。
然而,网上对SK-II诸多版本的讨论也层出不穷,其中最有鼻子有脸的一个版本说SK-II的神仙水分A、B、C三档,质量最好的A档仅在日本出售,B档和C档售往欧洲和亚洲,同时,日版的SK-II神仙水的价格要高于中国进口的产品。
可事实上,品观君在日本药妆店探访的时候发现日本的神仙水和其他市场的神仙水价格差异并不大。
从配方上来说,Pitera的占据90%以上的神仙水也没有太多讨巧的地方,因为主要功效成分占据绝对的比例,即便是产品在各地销售的版本配方(保湿剂、防腐剂)有所不同,其功效也是大同小异的。
有意思的是,针对版本不同的事儿,SK-II曾经官方发布消息澄清:SK-II神仙水只在日本拥有一条生产线而已,这也就是说,所有的SK-II都是一个地方产的,哪有啥猫腻可以玩?
不过,SK-II的主要成分是发酵产物,即便是生产过程中出现极为细小的环境变化也会导致成品的不同,这意味着不同批次的产品可能会存在一定差异,但既然人家敢卖出来,说明产品的效果还是有保证的。
4.倩碧小黄油:我真的有许多版本
版本:国产版、2011进口版、2015进口版
差异:配方大不同
说起版本差异,把品观君折腾得最惨的莫过于媳妇儿最喜欢的倩碧小黄油了。据说,倩碧黄油在面世后45年都没有做出任何的改变或者配方升级,直到2013年才推出了新升级配方,并改名为天才黄油。
可事实上,同样都叫小黄油,包装也几乎相同,可是在中国本土生产的小黄油叫做倩碧卓越润肤乳,而国外进口的版本根据年份的不同,分为了啫喱配方和清爽型两种,而这三个版本都有在中国市场上销售。
从配方上来看,国产小黄油其实和两个进口版本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人家就是要做得十分油腻,以此来养护肌肤。而两个进口版(实际是一个东西)则相对清爽,但在配方上做一些较为细微的改动,这大概就是2013年作出的那次改动吧。但人家2011版还是在接着卖。
另一方面,倩碧在美国和英国都有生产基地,但两地产出的小黄油配方一模一样,品观君也不好说有什么不同了。
5.妮维雅小蓝罐:我在全球各地的版本都不一样
版本:全球各地分布不同
差异:防腐剂不同
全球最大的护肤品牌是谁?妮维雅,早在2014年的时候,妮维雅品牌的全球销售额就已经超过了442亿元(60亿欧元)。而妮维雅最经典的产品莫过于陪伴全球人民走过近一个世纪的小蓝罐了。
可是,妮维雅在中国本土生产的版本和其最经典的版本在配方上也有一定的差异。
在功效成分上国产妮维雅和国际版差异并不大,两者都是使用矿油、甘油、羊毛脂醇作为主原料的基本款保湿霜。不同的是,国产妮维雅用的防腐剂用的是甲基异噻唑啉酮,比国际版的妮维雅中使用的防腐剂廉价,且具有相对较高的致敏性。
不过,不同国家使用不同的防腐剂已经是行业共识了,毕竟每个市场的管控力度是不一样的。同时,在二战期间,来自妮维雅渐渐在全球各地市场淡出,甚至连品牌所有权都被各国占有,直到近20年才最终收回所有的品牌所有权,各地产品有些差异也是再正常不过的。
6.海飞丝:大家都是国产
版本:大陆版、台湾版、美国版
差异:名字都不一样了
品观君曾经调侃过海飞丝的英文名Head & Shoulders(头和肩膀),可亲要是知道台湾版的海飞丝叫做海伦仙度丝的时候,心中一定会觉得还是海飞丝来得实在。
更实在的是媳妇儿这次就给品观君买了大陆版的海飞丝、台湾版的海伦仙度丝以及美国原版的海飞丝(深度清洁系列)。
美国原版1瓶卖到150多元,品观君还真是不舍得用,但当品观君发现美国版海飞丝和咱们本土生产的海飞配方差不多的时候就想收拾这败家媳妇儿了。
可是,等品观君看完传说中的海伦仙度丝的时候,气就不打一处来了。
因为,台湾的海伦仙度丝和大陆的海飞丝配方一模一样!
不仅如此,瓶子下面还清清楚楚地写着是在中国广州生产的。换句话说,媳妇儿花了几倍的钱把送去宝岛台湾的海飞丝又买回来了,败家!
还好这败家娘们没给品观君买俄罗斯版的海飞丝,没准俄罗斯版的海飞丝也是国产的……
7.洗颜专科洗面奶:为啥日版最好用?
版本:大陆版、台湾版、日版、香港版
差异:肤感不同
为啥品观君只写了个肤感不同呢?因为人家的产品都是日本原装进口的。换句话说,撕掉背后的进口品标签,基本上就长一个样子了。然而,许多妹纸们明确表示大陆版的洗颜专科洗完之后脸会发干,但是用日本原版的就很舒服。
对此,品观君只好说,你们看包装吧……
为啥化妆品会有不同的版本?
说了这么多版本的问题,其实造成版本差异的原因还是很多的,一般来说,国际大品牌不会刻意耍一些厚此薄彼的小手段,但是会根据一些具体情况来定制不同地域的产品:
当地消费者肤质(发质)、使用情况(水质等)不同。
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不同(美国美黑、中国美白等)。
品牌价格定位不同。
法规对原料(功效成分、防腐剂)的管控不同。
产品的年份不同。
同产品的原料供应商不同。
当然,品观君说得并不见得很全面,还请知道更多内幕的亲们在评论区热闹地讨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