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中的稳健,同比增长3.5%。”北京时间4月18日凌晨,欧莱雅发布一季度财报,截至3月31日,欧莱雅销售额117.3 亿(约合人民币974.2亿元)。
这是自2021年以来,欧莱雅连续第5年实现一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
包括中国在内的北亚地区,同比+6.9%,逆转了去年的下滑态势,但中国市场贡献不大。
各版块财报数据(图:欧莱雅官网截图)
欧莱雅CEO叶鸿慕表示:“在充满挑战且波动不定的经营环境中,欧莱雅今年开局的业绩增长符合我们的预期。有好有坏的意外情况:美国市场的表现比预期更具挑战性,而中国市场则略好于预期。”
整理欧莱雅2025年一季度财报,还有以下信息点值得关注:
1、欧莱雅四大部门的销售额均有所增长,其中高档化妆品部表现尤为突出;
2、香水和护发产品依然是增长最快的品类;
3、北美地区同比负增长,接替北亚地区(包含中国)成为唯一下滑的区域市场;
销售额10年扩大一倍现金奶牛:
大众化妆品部、高档化妆品部
2025年以来,缓慢爬升,仍是欧莱雅经营的主基调。今年一季度,欧莱雅销售额同比上升3.5%至117.3亿欧元(约合974.2亿元人民币),连续3年突破100亿欧元。
欧莱雅在财报中称:销售增长得益于2024年和2025年信息技术转型相关的阶段性因素,产生了1亿欧元的净积极影响。
对比欧莱雅近10年的一季报,除了2018年和2020年,其销售额均保持正向增长,从2016年的65.6亿欧元(约合人民币544.8亿元)升至2025年的117.3亿欧元(约合人民币974.2亿元),扩大了近一倍。
但向上的增速正变得越来越慢。2022年至2025年一季度,欧莱雅销售额的同比增幅分别为19%、13%、8.3%、3.25%。
欧莱雅集团,由大众化妆品部、高档化妆品部、专业美发产品部和皮肤科学美容事业部四大部门构成。
今年一季度,欧莱雅专业美发产品部、大众化妆品部、高档化妆品部、以及皮肤科学美容事业部分别实现销售收入12.8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06.3元)、42.8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55.4元)、40.9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39.7元)和20.9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73.6元)。
其中,大众化妆品部、高档化妆品部是欧莱雅的“现金奶牛”,合计占到欧莱雅全球销售规模的七成。
从增幅来看,高档化妆品部增长最为强劲,增幅为5.8%,欧莱雅在财报中特别提到,在中国大陆市场略有下滑的情况下,该部门仍表现优异。
其中,香水品类实现两位数增长,包括,圣罗兰的“自由”和“自我”,华伦天奴的“罗马之生”,普拉达的“悖论”,兰蔻的“偶像”,阿玛尼的“副线”,以及阿萨罗的“渴望”等表现突出;
彩妆品类的增长势头同样强劲,得益于圣罗兰、华伦天奴和普拉达等高级定制品牌的两位数增长。同时,在护肤领域,兰蔻推出了一款具有突破性的产品——兰蔻菁纯长效驻颜面霜,这是该品牌首款外用的PDRN产品,有助于维持细胞能量,成为一大亮点。
YSL黑色奥飘茗「耀银版」(图:YSL圣罗兰美妆官方微博)
拥有理肤泉、薇姿、适乐肤、修丽可等品牌的皮肤科学美容事业部,增长次之,达到了2.7%。其中,理肤泉依然是增长的主要贡献者;修丽可也在加速上涨;适乐肤继续向新市场扩张。
大众化妆品部同比增长2.3%,涨幅第三。全球品牌中,巴黎欧莱雅、卡尼尔和 NYX专业彩妆表现活跃;在较小的品牌中,蜜丝佛陀继续增长;韩国彩妆品牌3CE继续在东南亚地区扩张。3月底,欧莱雅还完成了对韩国护肤品牌Dr.G的收购。不过,该部门在中国的表现,略低于总体稳定的市场水平。
作为欧莱雅起家的根基之一,专业美发产品部,增幅相较其他三大部门略为逊色,但仍然获得了1.6%的增长。其中,高端护发表现出色,卡诗和欧莱雅专业等品牌畅销全球。
北亚地区逆转颓势北美市场拖后腿:-3.8%
从地区表现来看,欧莱雅继续保持“多点开花”的局面。
过去3个月,欧莱雅全球五大区域,除北美市场外,其在欧洲、北亚、拉美以及新兴市场SAPMENA – SSA(南亚太、中东、北非、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销售额均实现正向增长。
具体来看,SAPMENA-SSA和拉美市场,是欧莱雅集团所有区域市场中增速最快的,分别同比增长10.4%、7.9%,销售额达到10.8亿欧元(约合人民币89.7亿元)和8.2亿欧元(约合人民币68.1亿元)。
欧洲市场依旧是收入的最大贡献者,以4.3%的增速实现销售额39.1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24.7亿元)。
欧莱雅在财报中称,增长主要由西班牙/葡萄牙、英国/爱尔兰集群、意大利以及中欧大多数国家推动。欧莱雅在香水、彩妆和护发品类中,巩固了领先地位,并在电商渠道中继续扩大市场份额。
北美市场的收入规模位列第二,实现销售额29.7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46.7亿元),但增速同比下滑3.8%,也是五大区域中唯一下滑的市场。
中国所在的北亚市场,销售额紧随其后,为29.5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45亿元),同比增长了6.9%。
将时间往前拉,刚过去的2024年,欧莱雅集团北亚区(含中国)营收同比下滑3.2%,中国市场也录得低个位数的下滑,成为欧莱雅在中国市场有记录以来的首次负增长。
今年一季度,欧莱雅北亚市场实现逆转:皮肤科学美容事业部和专业美发产品部的销售额均实现双位数增长。其中,卡诗保持了令人瞩目的增长势头。
超市货柜上排列整齐的卡诗产品。(图:化妆品观察摄)
但值得一提的是,增长主要由日本和韩国驱动,中国美容市场缓慢复苏,第一季度与去年几乎持平,大众化妆品部的增长甚至略低于市场。
中国市场仍在渡劫5%的增长目标如何实现?
入华28年,欧莱雅正在中国市场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
其一,业绩增长瓶颈。过去6年间,欧莱雅中国区的销售额,从35%的增长跌落至低个位数下降,叶鸿慕也在财报会上用“游戏更加艰难”来形容中国市场。
其二,市场收缩压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化妆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中国进口化妆品量同比下降9.4%,金额下降7.9%。
日前,欧莱雅北亚区总裁及中国首席执行官博万尚表示,2025年,欧莱雅在中国的销售目标是增长约5%。这一目标如何实现?
在近期举办的2024/2025年度发展战略沟通会上,欧莱雅高管公布了一系列举措:
1、挖掘Z世代、熟龄人群和男性等消费群体的增长潜力,到2030年在中国触达1.5亿消费者,目前这个数据是1亿;
2、产品为王,以兰蔻超修小黑瓶精华、巴黎卡诗鱼子嘭嘭弹头皮精华、YSL皮气垫等“核心支柱品”和理肤泉紫秒精华、修丽可铂研胶原针等“创新大爆品”,把握中国消费升级的跃迁逻辑;
3、进一步强化品牌矩阵,比如,最近一年新引入的Miu Miu、Dr.G等品牌,以及为32个多元品牌打造独一无二的差异化“人设”;
4、渠道上,通过O+O(online线上+offline线下)根植本土、布局全域,包括线上的B2C电商、社交电商,线下的百货商场、购物中心、药妆店、商超、院线诊所、美发沙龙等。
在投资决策上,近期,欧莱雅中国成立了两大全新投资基金:一支与凯辉基金和上海静安区合作,重点投资处于成长阶段的美妆品牌和相关企业;另一支由天图投资管理,与欧莱雅集团战略创新风险投资基金公司BOLD合作,旨在投资同领域的早期公司。(详见《5亿+!欧莱雅一天成立两支新基金,寻找下一个“闻献/观夏”》)
同时,据财新网报道,欧莱雅中国旅游零售部门计划裁员,裁员比例高达50%,裁员原因主要为近两年国内旅游零售渠道业绩不振。对此,欧莱雅中国回应:受影响员工的比例有误。我们始终致力于支持员工,并积极为受影响的员工寻求内部机遇。
2025年,在美妆大盘整体下滑的趋势之下,“美妆之王”欧莱雅能否走出独立行情,值得拭目以待。
注:文中欧元对人民币汇率以今日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