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们知道2015年,咱们化妆品行业的市场规模到底有多大吗?欧睿国际的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个人护理市场零售额超过3156亿元,较2014年增长6.6%;家居护理市场销售额近962亿元,较2014年的896亿增长7.4%。在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咱们化妆品行业还等保持这样的增长速度,品观君是欣慰的。
可是,问题又来了,这3000多亿的蛋糕,到底是被哪些企业瓜分走了?2015年在中国市场最挣钱的化妆品公司是谁?咱们的本土企业在前10中占了几个席位?
别急,听品观君来扒……
上海家化放倒了雅诗兰黛和强生
大环境虽然一般,但是咱们本土品牌开始变得强势起来,已经有了“本土企业逆转甚至赶超”的可能性和势头。
在欧睿咨询2015年美容及个人护理类十强榜单下,不再是以往全部被外资企业垄断的情形。2015年,上海家化以2.0%的市场份额排名第8,超越雅诗兰黛0.1%,并将2014年排名第10的强生(中国)踢出10强榜单。
强生(中国)和雅诗兰黛在2014年的市场占有率均为2%,今年却直接被上海家化超越,一方面可以看到国货崛起的势头之猛,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外资品牌自身出现了下滑:相较与2014年,2015年的Top10中的外资企业在市场占有率上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2013-2015三年的美容及个人护理类前5品牌所占市场份额合计分别为:32.7%、32.5%和30.2%,自2013年以来,在该市场排名前5的龙头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居然下降了2.5%,要知道,2.5%的市场份额已经可以排名第7了。
这么看来,美容及个人护理市场正在被瓜分,一些后起之秀跃跃欲试。随着中国市场消费者的逐渐成熟和美容个护品牌格局的日趋完善,消费者的眼光也不再局限在所谓的老牌和大牌,尝新尝鲜更成为了年轻消费者的偏好,挺进前10的本土企业上海家化和正逐渐开拓中国市场的一种韩国品牌都是很好的例证。
但从大体上来看,排名前十的生产商共占据美容及个人护理类市场份额41.1%,其中外资企业共39.1%,具有压倒性优势。
家居护理,国货当道
家居护理一直是咱们国牌当道的领域,立白、纳爱斯和联合利华则稳居家用护理类前三名。看来,各大龙头企业在行业内所占市场份额的格局,还不是轻易能被动摇的呢。
在家居护理类十强榜单中,本土企业则显得更加强势。在最新的2015家居护理类十强榜单中,本土企业就有6家,超过了半数,而且安利是刚刚超越本土企业挤进前十的新成员。排名前十的生产商共占据家居护理类市场66.3%的市场份额,其中本土企业共44.7%,换句话说,在这家居护理的领域,本土品牌是是占据了绝对优势的。
另一方面,排位前5的立白、纳爱斯、联合利华、宝洁、蓝月亮在近三年所占市场份额合计分别为:46.1%、48.6%和50.7%,三年来足足增长了4.6%。前五品牌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不过这种优势主要来自于本土企业,立白和纳爱斯表现最为明显,自13年以来分别增长1.4%和1.5%。而宝洁和联合利华的市场份额增长极为有限。
看来,本土企业在这一领域越来越给力了。
本土企业真的能赶超外资吗?
上海家化这一成绩,应该可以给不少本土企业的继续发力增加信心了。同时,近两年关于本土企业赶超外资的讨论也越来越多,就连欧睿咨询也特地在今年的榜单中特地增加了《本土美容和个人护理类前十强》、《本土加剧会理品类前十强》两张新榜单。
这是感受到了压力吗?
可以看到到的是,本土美容及个人护理类前10强中,伽蓝集团和百雀羚紧随上海家化后,分别位列第二、第三。总的来说,在本土市场格局中,各大集团所占市场份额未出现较大差距。
那么上海家化凭什么在这些本土企业中脱颖而出呢?公开数据显示,上海家化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58.46亿元,同比增长9.58%。就算具体到各品牌,表现也是不俗。例如,佰草集在中国百货渠道市场份额中是唯一进入前20的本土品牌,六神花露水多年稳居中国花露水市场份额第1名,市场占有率超过70%……
这么看来,美容品年销24亿元的伽蓝集团,零售额108亿元的百雀羚和一众本土企业,要想挺进美容及个人护理类前十,也不是不可能。
但是在本土家居护理类前10强榜单中,则出现了两极分化。立白和纳爱斯以绝对优势瓜分了国内家居护理市场份额,分别达到了16.2%和14%。紧随其后的蓝月亮虽不如他俩强势,但也以6.1%(接近第四名两倍)的份额稳居排行榜第三。
虽然在这个品类下,立白、纳爱斯等企业已有很好的市场表现,但若想要在次基础上有所突破,还需要继续努力和探索。